2019年的愚人节前后,拿起手机看到的是CMU来的一封邮件。当时的我,已经做好了去哥大体会下纽约上等人的准备,迷迷糊糊地点开了根本没什么期待的邮件。毕竟这是连当时和我一起实习我特别崇拜的S老师都拒绝的学校,怎么可能看上我。
果然,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…… 这种开场白我可是太熟了。 就像是步行街上JR们发的表白截图一样,“你是个好人,但是……“ 我都已经准备下滑切换去看看我关注的各位ins大咖了,在稀里糊涂读了第一段之后,竟然发现了一句”Welcome to Carnegie Mellon“
……
2020年的圣诞节前后,从CMU毕业了。从那个早上收到邮件到正式坐在NSH二楼听着Dave扯淡,我都是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。记得当时刷着知乎上关于CMU神课的介绍,就如同在喜茶APP上决定喝什么一样激动。而现在坐在电脑前码字,回忆这过去的一年多的感觉,也正像喝完了2杯豆豆啵啵之后的感受差不多,“还不错,还不错。再来一杯?那倒不必“
如果当时记录下一些来之前的想法,现在再来看是不是会别有一番滋味。所以我现在把我关于技术的想法给snapshot下,留着10年后来嘲笑。
🍭CMU的朝圣之旅: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
从总的体验来说,和在新加坡比起来还是更轻松的,因为每天只需要写代码就好了呀,不用在周六的凌晨思考cosmopolitanism的critique,亦或是研究论语和圣经和什么君主论的比较文学(当然如果当年的USP项目只用上课和读paper,而不用写论文和考试的话,应该会更有快感一点)
朝圣之旅最大的亮点,应该就是在这写过的代码的量了。这一年半写过的代码量,可能是我本科四年的2-3倍甚至更多,本科时候写的最多的一门课的代码量(2k+的c),可能也就是这边一门15213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的2个lab吧,然而213总共有7个lab?而本科时候的操作系统,一学期写的代码,可能还不及这边15410 Operating System的1个project;本科四年读的paper的数量,还没我在15440 Distributed System 时候读的多。这个校训为”My heart is in the work” 的技校,的确是有点东西的。
至于为什么我觉得反而在NUS的时候更累呢,可能是当时一学期5门课,这边一学期3门课,也可能是写代码不那么累,写不出代码才累。在上完OS之后,最大的收获就是,写代码前花的时间,那是真的值得的。多花几个小时思考明白一些问题,就可以少花十几个小时最后来debug。以后自己做的项目,一定要争取做到像OS课上project的handout一样的细致和全面。
也是来了CMU,才开始有比较多的小团队写代码的经历,也才有机会得到别人的code review,看到别人的代码。这点在上OS和参加CMU-Database Group的Noisepage 的经历当中最为明显了。看别人的代码,再看自己的,看别人的review,再看自己的。没有对比,就没有伤害。
好了,朝圣完了,接下来呢?
现在的感觉,就有点像我刚在打的Zelda,离开了那个大plateau,从一个非常结构化的状态中来到了广阔的大草原。没有死线压力下的生活,突然有了很高的自由度,一下子有种不知道干什么的withdrawal syndrome。这种状态,其实在每一次毕业的时候,都有过,但是这次的withdrawal syndrome 和以往的又有些不同,因为这可能是近期最后一次毕业了。再也没有下一个Chapter来让我完成了。
在学校里,每天就像打怪升级,总有一个不那么遥远的外在目标就在那里,比如干掉这门课,搞定个project,考个final,诸如此类。对于自己作为主人公的这样的养成类游戏,我觉得还是很有趣的。在CMU的大多数时间里,也的确有这种在升级的感觉,虽然也还是上了个别有点水的课而错过了一些比如Complier这样的所谓“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”。不过,依旧可惜的是,在写代码的第6个年头,我还没有完全找到一个自己特别热爱的项目或者方向 (又或许数据库会是那个走到最后的date?)如果找到了,我可能会更快乐地写代码。关于这点,我是无比羡慕我的室友X老师,已经找到了一个热爱的领域以及相关的团队。
在《真实的幸福》里,作者提到关于职场的幸福有三种状态:
- 工作(Job):拿命(时间)换钱
- 职业(Career):除了钱,通过升迁来彰显成功
- 事业(Calling): 理解了修福报的终极奥义,工作即是奋斗
我感觉写代码对于我来说,就是在第二个状态。虽然也会经常看着自己觉得写得还不错的PR,细细地品一品,内心窃喜,”这地方的注释写得真好“, ”这个重构可够漂亮的“, ”这个逻辑还是挺tricky的“; 但也经常会质疑写代码是不是自己最喜欢从事的事情,是不是到时候回国去当个培训机构老师或者回杭外教书会更快乐。
至于如何达到第三种状态,暂时我也没有什么头绪,可能就是多了解、多思考吧。短期留在美国工作,问题应该不大,毕竟生活除了工作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快乐。或许哪天我找到那个calling了,我就投身国内去修福报了。